2、完善事中控制措施
眾所周知,養殖是個高利潤高風險的行業。目前,國內主要以散養戶基多,農民養殖技術實在有限,多數還是靠天吃飯,養殖風險相當大。有的養殖戶以為有了飼料的高額度賒銷就暫時解決了資金問題,盲目地擴大生產規模,而養殖技術和管理水平又很難跟上,遇到天災時很難保證產量,利潤更是無法預期。不少在飼料市場拚殺過的企業的呆帳壞帳多數因此而產生。
如果賒銷不可避免的產生了,那么如何減少風險?首先一個講究賒銷技巧。海南C公司,屬中型飼料企業,進入廣州市場已經幾年時間了,在當地已占有一定的市場份額。C公司采取的銷售策略與初入市場的飼料企業有所不同。為求穩步發展,一般與經銷商簽訂合同時,賒銷款最高不超過貨款的30%,并且在農歷年終結算。有業內人士認為,此種銷售方式是當前比較穩定的手法。以目前飼料計算,有60%的成本為配方成本,10%為企業營銷成本(包括人力成本、土地租金、設備折舊等),15%為經銷商利潤,15%為企業利潤,把企業和經銷商的利潤賒銷出去,被認為是一種平衡點。
其次,定期分析企業賒銷款收回的時間,有的尚未超過信用期,有的已經逾期。一般來講,逾期時間越長,越容易形成壞賬。每一筆逾期賬款產生的原因,采取相應的收賬方法。另外,建立壞賬準備金制度。無論一個企業的貨款回收政策制定得多么完善,落實得多么徹底,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壞賬損失仍然是無法避免的,有的是因為債務人發生重大自然災害,有的是因為債務人破產,有的是因為債務人突然死亡,有的是因為債務人涉及訴訟案件,有的是因為新實施的法律法規對債務人不利,有的是因為市場供求發生變化、商品供過于求等等原因而導致債務人財務狀況暫時或長期的惡化。這些都會導致該項賒銷款部分或全部無法收回。因此,按照財務謹慎性原則要求,應根據賬齡逾期的程度或賒銷帳款的總額合理地估計壞賬的風險,并建立壞賬準備金制度。當發生壞賬時,用提取的壞賬準備金抵補壞賬損失。
在賒銷賬款到期之前,要密切關注客戶,建立定期對賬制度。要制訂一套規范的、定期的對賬制度,避免雙方財務上的差距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而造成呆賬和壞賬現象,同時對賬之后要形成具有法律效應的文書,而不是口頭承諾。建立定期對賬制度,供貨商要對客戶每月發出對賬函,由業務人員到對方財務部門取得簽章認可,以確保貨款數額無差錯。同時,時刻留意危險信號,對賒銷鋪貨需要經常性的管理與服務。貨一旦賒出去,就必須密切關注客戶的運作情況,對一些不良征兆要保持高度警惕,切勿賒銷期滿才過問,否則,很可能“竹籃打水一場空”。客戶經營狀況不好,往往會出現一些危險信號。營銷員在日常拜訪中,要把檢查客戶的經營狀況作為自己的重要工作。由于貨款風險的發生前必然會出現一些征兆,所以應密切觀察,努力去發現這些危險信號,這對貨款安全有警示作用,然后依此迅速采取行動,可以有效減小客戶給自己帶來的經營風險。
頁次:3/4 首頁 上一頁 下一頁 尾頁 G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