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儲合理化的標志與要求
倉儲合理化的含義是用最經濟的辦法實現倉儲的功能。合理倉儲的實質是,在保證倉儲功能實現前提下的盡量少的投入,也是一個投入產出的關系問題。
1.倉儲合理化的標志
(1)質量標志。保證被倉儲物的質量,是完成倉儲功能的根本要求,只有這樣,商品的使用價值才能通過物流之后得以最終實現。在倉儲中增加了多少時間價值或是得到了多少利潤,都是以保證質量為前提的。所以,倉儲合理化的主要標志中,為首的應是反映使用價值的質量。現代物流系統已經擁有很有效的維護貨物質量、保證貨物價值的技術手段和管理手段,也正在探索物流系統的全面質量管理問題,即通過物流過程的的控制,通過工作質量來保證倉儲物的質量。
(2)數量標志。在保證功能實現前提下有一個合理的數量范圍。
(3)時間標志。在保證功能實現前提下,尋求一個合理的倉儲時間,這是和數量有關的問題,倉儲量越大而消耗速率越慢。
(4)結構標志。是從被儲物不同品種、不同規格、不同花色的倉儲數量的比例關系對倉儲合理性的判斷,尤其是相關性很強的各種貨物之間的比例關系更能反映倉儲合理與否。
(5)分布標志。指不同地區倉儲的數量比例關系,以此判斷當地需求比,以及對需求的保障程度,也可以此判斷對整個物流的影響。
(6)費用標志。考慮倉租費、維護費、保管費、損失費、資金占用利息支出等,才能從實際費用上判斷倉儲的合理與否。
2.倉儲合理化的要求
一般來說,倉儲合理化的實施要點可以歸納如下:①進行倉儲物的ABC分析;②在ABC分析基礎上實施重點管理;③在形成了一定的社會總規模前提下,追求經濟規模,適當集中庫存。所謂適度集中庫存是利用倉儲規模優勢,以適度集中倉儲代替分散的小規模倉儲來實現合理化。
(1)適度集中庫存是“零庫存”這種合理化形式的前提
①加速物資總的周轉,提高單位產出。具體做法諸如采用單元集裝存儲,建立快速分揀系統都利于實現快進快出,大進大出。
②采用有效的“先進先出”方式。保證每個被儲物的倉儲期不至過長。“先進先出”是一種有效的方式,也成了倉儲管理的準則之一。有效的先進先出方式主要有:一、貫通式貨架系統。二、“雙倉法”倉儲。給每種被儲物準備兩個倉位或貨位,輪換進行存取,再配以必須在一個貨位中取光才可補充的規定,則可以遵循信號實現“先進先出”。三、計算機存取系統。采用計算機管理,在存時向計算機輸入時間記錄,編入一個簡單的按時間順序輸出的程序,取貨時計算機就能按時間標志給予指示,以保證“先進先出”。
(2)減少倉儲設施的投資,提高單位倉儲面積的利用率,以降低成本、減少土地占用。
(3)采用有效的倉儲定位系統
倉儲定位的含義是被儲物位置的確定。倉儲定位系統可采取先進的計算機管理,也可采取一般人工管理,行之有效的方式主要有:
①“四號定位”方式。②計算機定位系統。
(4)采用有效的監測清點方式
①“五化”碼。是我國手工管理中采用的一種科學方法。儲存物堆垛時,以"五"為基本計數單位,堆成總量為"五"的倍數的垛形,如梅花五、重迭五等,堆碼后,有經驗者可過目成數,大大加快了人工點數的速度,且少差錯。
②光電識別系統。在貨位上設置光電識別裝置,該裝置對被存物掃描,并將準確數目自動顯示出來。這種方式不需人工,清點就能準確掌握庫存的實有數量。
③計算機監控系統。用計算機指示存取,可以防止人工出錯。
自建倉庫、租賃倉庫、合同制倉儲的比較
自建倉庫倉儲、租賃公共倉庫倉儲和合同制倉儲各有優勢,企業決策的依據是物流的總成本最低。
租賃公共倉庫和合同制倉儲的成本只包含可變成本,隨著存儲總量的增加,租賃的空間就會增加,由于公共倉庫一般按所占用空間來收費,這樣成本就與總周轉量成正比,其成本函數是線性的。而自有倉儲的成本結構中存在固定成本。由于公共倉庫的經營具有盈利性質,因此自有倉儲的可變成本的增長速率通常低于公共倉儲成本的增長速率。當總周轉量達到一定規模時,兩條成本線相交,即成本相等。這表明在周轉量較低時,公共倉儲是最佳選擇。隨著周轉量的增加,由于可以把固定成本均攤到大量存貨中,因此使用自有倉庫更經濟
一個企業是自建倉庫還是租賃公共倉庫或采用合同制倉儲需要考慮以下因素:
1.周轉總量
由于自有倉庫的固定成本相對較高,而且與使用程度無關,因此必須有大量存貨來分攤這些成本,使自有倉儲的平均成本低于公共倉儲的平均成本。因此,如果存貨周轉量較高,自有倉儲更經濟。相反,當周轉量相對較低時,選擇公共倉儲更為明智。
2.需求的穩定性
需求的穩定性是自建倉庫的一個關鍵因素。許多廠商具有多種產品線,使倉庫具有穩定的周轉量,因此自有倉儲的運作更為經濟。
3.市場密度
市場密度較大或供應商相對集中,有利于修建自有倉庫。這是因為零擔運輸費率相對較高,經自有倉庫拼箱后,整車裝運的運費率會大大降低。相反,市場密度較低,則在不同地方使用幾個公共倉庫要比一個自有倉庫服務一個很大地區更經濟。
集中倉儲還是分散倉儲
企業的庫存是集中倉儲還是分散倉儲也是企業倉儲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只有單一市場的中小規模的企業通常只需一個倉庫,而產品市場遍及全國各地的大規模企業要經過仔細分析和慎重考慮才能作出正確選擇。
倉庫數量的決策要與運輸方式的決策相協調。例如,一個或兩個具有戰略性選址的倉庫結合空運就能在全國范圍內提供快速服務,盡管空運的成本相對較高,但卻降低了倉儲和庫存成本。由于運輸方式的多樣性,尤其需要與其他倉儲決策結合考慮,使得倉庫數量決策變得非常復雜。與倉庫數量決策密切相關的是倉庫的規模與選址。如果企業租賃公共倉庫,那么倉庫規模問題相對重要,但通常租賃的倉儲空間可以根據不同地點的需求及時擴大或縮小,選址決策的重要性就相對小一些。盡管企業需要決定在何地租賃公共倉庫,但倉庫的位置是確定的,而且決策是暫時的,可以根據需要隨時改變。如果企業自建倉庫,尤其對于市場遍及全國甚至全球的大型企業來說,倉庫的規模與選址就變得極為重要。
與其他物流決策一樣,倉庫選址也需要對成本進行對比分析。
1.倉庫數量決策中的成本分析
倉庫數量對企業物流系統的各項成本都有重要影響。一般來說,隨著系統的倉庫數量的增加,運輸成本和失銷成本會減少,而存貨成本和倉儲成本將增加。
(1)由于倉庫數量的增加,企業可以進行原材料或產成品大批量運輸,所以運輸成本會下降。另外,在銷售物流方面,倉庫數量的增加使倉庫更靠近客戶和市場,因此減少了貨物運輸的里程,這不僅會降低運輸成本,而且由于能及時地滿足客戶需求提高了客戶服務水平,減少了失銷機會,從而降低失銷成本。
(2)由于倉庫數量的增加,總的存儲空間也會相應地擴大,因此倉儲成本會上升。
(3)當倉庫數量增加時,總存貨量就會增加,相應的存貨成本就會增加。隨著倉庫數量的增加,由于運輸成本和失銷成本迅速下降,導致總成本下降。但是,當倉庫數量增加到一定規模時,庫存成本和倉儲成本的增加額超過運輸成本和失銷成本的減少額,于是總成本開始上升。
2.影響倉庫數量的因素
(1)企業客戶服務的需要。(2)運輸服務的水平。(3)客戶的小批量購買(4)計算機的應用
(5)單個倉庫的規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