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日本核事故影響,核電發展的安全性更受重視,由此可能會影響其發展的速度。”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高級顧問周鳳起分析指出,生物質能發電成本低而太陽能發電成本高,是導致生物質能未來5年發展更快的主因之一。
目前,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十二五”規劃已進入征求意見階段,出臺腳步臨近。新能源作為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未來發展重點鎖定核電、風電、太陽能和生物質能四大產業。其中,太陽能和生物質能發電裝機容量基本確定,即未來5年分別達到1000萬千瓦和1300萬千瓦。從規劃目標來看,生物質能“風頭”已經蓋過光伏。
不過,也有專家對生物質能發展目標能否超過太陽能提出質疑。專家分析認為,這對于“十一五”規劃完成情況并不理想的生物質能而言,無疑意味著巨大的壓力和潛力。
生物質能發展目標受質疑
有專家分析認為,雖然核電與風電的發展目標仍未明確,但生物質能發電顯然已超越了太陽能發電,而生物質能的廣泛應用甚至有可能引領整個新能源產業。
周鳳起認為,如果僅利用農業秸稈等原材料,我國生物質能可利用總規模約6~7億噸標準煤。目前生物質發電成本約為0.7元/千瓦時,這顯然比光伏業內設定的1元/千瓦時成本目標更具優勢。
在業內專家看來,較之 “十一五”目標,此次目標制定得更為務實可行。從生物質能產業目前的技術和資源量來看,這 些目標實現起來并不困難,關鍵還要看政策導向。如能實現上述目標,可使生物質能產業進入理性發展的健康軌道。
“十二五”期間我國生物質能源產業將迎來快速發展期。“政府推動生物質能源的決心和相關的扶持政策必然將會吸引企業投入到生物質能源領域,帶動產業的發展。”中投顧問研究員蕭函分析認為。
2010年7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了《關于完善農林生物質發電價格政策的通知》,明確了生物質發電的統一標桿上網電價為每千瓦時0.75元(含稅),這對于目前成本在每千瓦時0.5元左右的生物質發電產業而言,無疑有助于改變生物質發電企業的贏利格局,使其開始實現贏利,進而促進生物質發電行業的快速發展。
不過,在業內人士看來,雖然此次“十二五”生物質能規劃目標可期,但并非輕而易舉便能實現,這將取決于國家出臺的后續相關政策和相關政策執行力度的情況。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生物質能專委會秘書長袁振宏認為,雖然有《綠色能源示范縣補助暫行辦法》等財政支持政策,但并不意味著生物質能可就此獲得實際支持。“這就要求形成一定的資金管理機制和規則,以確保這些錢真正花到生物質能上。”袁振宏說,國家補貼資金只能起到引導作用,不能包辦,因此要設法調動吸引包括社會資金在內的更多資金進入才行,這就需要形成市場化的運作機制。
來源:日普升太陽能光伏網
|